跳到主要內容

泡茶很有趣

南宋末年吳自牧撰《夢粱錄》記載臨安的風土民情,其中卷十六 提到「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當時的茶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甚至宋代的茶文化也遠渡日本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目前普遍的泡茶方式是延續明代朱元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廢團改散」之後的葉茶形式,散茶製茶方式也比團茶製法更能呈現茶的真滋味。

以陶土茶壺沖泡緊壓茶

以白瓷壺沖泡條索茶

以直火煮茶

泡茶就如同是以茶葉為主角的實驗,除了茶葉之外其他的因素都是實驗變數,例如:使用的水及水溫、茶具、沖泡手法、泡茶環境及氣氛…等甚至泡茶者的情緒都會影響茶湯的呈現,更複雜的是茶葉本身也時時都在變化著,但也因為如此才會讓泡茶這件事更顯趣味。泡茶是為了給人喝,該泡什麼茶?該如何泡?該用什麼茶具?都沒有標準更沒有對錯可言,只要喝茶的人能接受即可。

找到王力宏唱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仔細看過一遍,結果裏面根本沒有「茶」的蹤跡…


資料參考來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zh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香港嶤陽茶行的鐵觀音和水仙

這是為了不久之後迎接『茶多拉盒子』的準備工作, 莉森找來嶤陽茶行出品的水仙、鐵觀音兩款各三種等級的岩茶, 打算先練練基本功,不知沒有茶友也想一起練? 特別鐵觀音茶王 140g 本山正綠觀音 140g 極品正鐵觀音 140g 天心岩特別老欉水仙 125g 天井岩真欉水仙 125g 幔陀西正欉水仙(無罐) 125g

雷窯。郭瑞聰

許久不曾在鶯歌老街上閒逛,假日的人潮總是讓人敬而遠之。

香港祥興茶行。鐵羅漢

九○年代在台中港的委託行裏都可以找得到,當時莉森以普洱為收藏目標,因此岩茶只是點綴性的茶飲品,沒想到十多年後它也有機會被注意到。 九○年代收到的包裝跟後來的不太一樣,舊包裝的圖案比較好看、精緻。兩款對照的照片裏,左邊是新包裝,右邊是舊包裝。 一大包裏面有八中包,每一中包裏面有十個小紙包,每小紙包重約7克 後面兩張茶湯是不同角度拍的,岩味明確,茶湯清澈,值得細細品味。 這款式的鐵羅漢很令人頭大的是它沒有標註出廠日期或保存期限,因此除了開拆,完全沒辦法知道它的狀況,又因為封在塑膠包裝袋裏,轉化的速度也變得慢,有些喝起來還有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