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3的文章

紫砂水平一條龍

八、九○年代的台灣興起喝茶風氣,大街小巷、家家戶戶幾乎都見得到宜興壺的身影,莉森也愛買壺,卻不曾買這樣豪華的一條龍,從編號1至編號12的標準壺,光是檢查每把壺的狀況就需要不少時間。 一直以為茶壺已經失寵,後來發現這只是自己個人想法,與經營宜興壺業者的訪談中了解目前內地人陸續買回在台灣的早期壺,台灣本地自然產生的喝茶人口也增加茶壺需求,就如莉森的小兒子--彥澂從小把茶壺當玩具,懂事之後也開始想擁有自己的茶壺,雖然家裏已經有很多茶壺。 最近家裏的茶盤上多數時間都擺放標準壺(又稱水平壺),彥澂特別跟我們說他覺得標準壺最好看,尤其是壺身完全沒有刻字、刻花的更好,因此將家中有的標準壺一一請出來,紅土、朱泥、紫砂、汕頭…各式各樣不同胎土擺滿桌面讓他把玩,摸過那些茶壺後,他就挑朱泥的玩,一次兩把,一把泡茶,另一把當茶海,一個晚上就聽他猛掀壺蓋,沒錯!他就是要聽朱泥的輕脆響聲。

九○年代大葉青餅(8582)

這餅大黃青餅收藏於2000年初,當時的普洱茶界像是兵荒馬亂一般,大盤拼命從香港拉貨回到台灣,大盤為了拼現金當然也要把茶推出去,就在這樣的狀況下收了些九○年代的青餅,也算是運氣好! 2012年8月份去建國玉市擺攤時帶一片九三、一片大黃青餅,當時開價蠻低的,只是想招覽些人氣,沒想到最後還是自己帶回家擺。

香港祥興茶行。鐵羅漢

九○年代在台中港的委託行裏都可以找得到,當時莉森以普洱為收藏目標,因此岩茶只是點綴性的茶飲品,沒想到十多年後它也有機會被注意到。 九○年代收到的包裝跟後來的不太一樣,舊包裝的圖案比較好看、精緻。兩款對照的照片裏,左邊是新包裝,右邊是舊包裝。 一大包裏面有八中包,每一中包裏面有十個小紙包,每小紙包重約7克 後面兩張茶湯是不同角度拍的,岩味明確,茶湯清澈,值得細細品味。 這款式的鐵羅漢很令人頭大的是它沒有標註出廠日期或保存期限,因此除了開拆,完全沒辦法知道它的狀況,又因為封在塑膠包裝袋裏,轉化的速度也變得慢,有些喝起來還有火氣。

易武麻黑和景邁的黃片茶餅

黃片指的是比較成熟的茶葉,照片上左邊的是景邁茶區的黃片,採的比右邊麻黑較年輕些,因此可以看出右邊茶葉比較粗、大。 景邁黃片的茶湯口感綿蜜、層次也蠻豐富,香氣也很棒。 這照片裏的麻黑是收藏於2010秋季,大媽特別採比較大葉的黃片,古茶樹的黃片果然比較醇厚、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