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六大茶類

目前茶葉種類的劃分標準不一,有根據茶葉發酵度、製造方法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青茶 (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等六大類;依發酵度分類整理如下:

**綠茶:是未經發酵製程的不發酵茶類,也是中國產量最多、歷史最久的種類,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製作步驟有殺青、揉捻、乾燥等三個工序,乾燥有炒青、烘青、蒸青及曬青等方法。
  • 炒青綠茶:龍井、碧螺春、雨花茶、松針等
  • 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華頂雲霧、高橋銀峰等 (閩烘、浙烘、徽烘、蘇烘等)
  • 曬青綠茶:滇青、川青、陜青等蒸青綠茶:煎茶、玉露等
註:雲南茶菁也有烘青、曬青的不同乾燥法,兩種茶葉的香氣、毫毛、色澤有明顯不同。

 **紅茶:經過完全發酵的全發酵茶類,發酵度約為80~90%,製作時不殺青,利用萎凋使鮮葉失去部份水分,再揉捻成條狀或切碎成碎末狀;採摘後即開始進行發酵,茶葉所含的多酚類氧化轉變成紅色化合物,此化合物部份可溶於水,而形成紅湯、紅葉。目前紅茶正抬頭引風潮,金駿眉、台茶十八號紅玉算是領頭羊,中國大陸各省份或多或少也實驗性發展當地茶區的紅茶。

**青茶:屬於半發酵茶,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茶類,亦稱為烏龍茶,其發酵度介於30~60%之間;製作時經過適當發酵後,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稍微紅變而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主要產區:臺灣、福建。

**白茶:為輕度發酵茶,發酵度為20~30%,加工時不炒、不揉,以曬乾或用文火烘乾方式將白色茶葉茸毛完整保留,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

**黃茶:微發酵茶,發酵度約為10~20%,製茶過程中經悶堆渥黃,而形成黃葉、黃湯,較具名氣有君山銀芽、四川雅安、蒙頂黃芽等。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加工時堆積發酵的時間較長,使其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普洱熟茶等。

雲南普洱茶部份的歸類,個人將熟茶及入重倉普洱歸為黑茶;未入倉及輕度入倉未失茶性的生茶不列入黑茶,至於應該歸什麼茶類?尚待研究…
以上參考【中國茶經--茶類篇】並依現況適度修正(2013.7.2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鹿谷。玉春茶坊

  前幾天收到鹿谷鄉 玉春茶坊 林獻鎮老師寄來青心烏龍、金萱兩小包樣茶,目前還沒試喝,不過我相信一定是很不錯的茶。沒試喝是因為我感冒已久,怕浪費好茶;而且唯一的數位相機也壞了,沒辦法幫樣茶拍照片。   玉春茶坊主人林獻鎮先生是2002年從鹿谷鄉廣興國小退休的教師,世居鹿谷鄉廣興村,家族自清朝末年起即開始栽植原生茶並從事茶葉批發生意。林先生自從軍中退伍後從事教育工作並於課餘之際協助家中之茶園管理及製茶相關研究工作,於1976年開始參加鹿谷鄉農會之茶葉比賽,至今成果輝煌。   我從他們的網站資料裏得知玉春茶坊的招牌茶-蟬涎香,之前林老師也寄過蟬涎香樣茶給我試過,一開始我不太清楚它的茶種,只是一般的泡法試茶,有蜜果香,但是另外的特殊香味並不是我所熟悉的,向林老師確認後才證實我的懷疑,果然是金萱茶種的蟬涎香。   目前林老師也擔任台灣日報竹山鹿谷地區的駐地記者,積極為地方產業做詳實報導及推廣當地的茶藝訊息,希望讓民眾了解竹山鹿谷地區的產業發展情形並推廣茶藝文化活動,以促進產業的發展及升級。 玉春茶坊 049-2752752 林先生 m203036936@yahoo.com.tw

香港嶤陽茶行的鐵觀音和水仙

這是為了不久之後迎接『茶多拉盒子』的準備工作, 莉森找來嶤陽茶行出品的水仙、鐵觀音兩款各三種等級的岩茶, 打算先練練基本功,不知沒有茶友也想一起練? 特別鐵觀音茶王 140g 本山正綠觀音 140g 極品正鐵觀音 140g 天心岩特別老欉水仙 125g 天井岩真欉水仙 125g 幔陀西正欉水仙(無罐) 125g

雷窯。郭瑞聰

許久不曾在鶯歌老街上閒逛,假日的人潮總是讓人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