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2的文章

不知年的7532

  八中圓圈裡面的綠色「茶」字是手蓋印,餅身略小,一般茶身會超出紅色線之外,這只是以現況而言,但這張外包紙到底是不是正廠版本,真的不容易說清楚,因為早在上一世紀的九○年代,我所認識賣普洱茶的香港人就說過,在香港很容易買到各種不同的外包紙。 香港的茶行也會依據他們的需求訂製不同條件的普洱茶,所以上一世紀就有許多港商訂製茶,這餅7532應該也是訂製款,當然就是想要謀高利潤或是容易出貨,7532指的是勐海茶廠在七○年代開始生產的代號3配方,當時為了讓茶容易識別,有茶商幫某一批7532取名為雪印,第四個數字的2就勐海茶廠的編號,7532是配方代號,因此有可能是七○、八○、九○年代生產,8582則是八○年代才開始有的編號,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說他的8582是七○年代,就直接把他當成騙子就好。 七子餅指的是七片茶餅用筍殼包裹成筒狀,包筍殼也是很不簡單的一件差事,要先將筍殼泡水軟化再使力綑綁,也有使用牛皮紙袋包裝,但一般傳統或較早接觸普洱茶的人還是比較喜歡筒裝,以前的茶餅單位一件是84片,七片一筒,總共12筒,不含包裝,只算茶葉重量是三十公斤,12筒用竹籃上下兩層各六筒的環保包裝,後來為了容易搬運而改成六筒一件。 這餅茶很特別的多包一張紙,因此仍然像新茶一樣的外觀,茶餅配方拼配得很均勻,表裡一致,裡面有許多帶著金毫的芽心,是拼配少許紅茶料的青餅,陳期約20年,茶質乾淨有力又沒有陳舊味,很適合沒有喝過港倉茶的新手茶友。

有趣的拉坯做陶

  喝茶時間久了,一定會收藏許多陶瓷茶具,宜興紫砂及各式各樣的茶壺、茶杯,總會想如果有什麼形式的話更好,尋尋覓覓,依靠的是隨緣而遇,只有自己做是主動性的創造,就算是仿別人的作品也是很好的開始。 為了摸索「就口杯器形對於茶湯入口的影響」而延伸學習的拉坏做陶,自己依心意做各式各樣的形狀,慢慢的才發現做陶的變數真的遠超過能想像的,相同的陶土在成形之前就有諸多變數,例如:天氣、心情、技術、技巧⋯等都是影響成形的因素,或許使用灌模製作才能省略這些變數,但又要進入另一領域的摸索。 親手做過才能知道摸索的細節,對於事物也會有不同的感受,繳學費得到新知識學習技術算是非常正常,白吃的午餐真的會不痛不癢,以後在類似環節將能降低風險,但也可能掉入更大的陷阱,不自作聰明為上。在接觸陶瓷文物時,對於線條比例、製作工序就比較容易理解。 到底什麼杯型比較好? 最近又在杯子裏迷路,各種材料、釉質的茶杯讓茶湯如水性楊花,真讓人抓不住重點,呆滯的茶湯顯得平淡,可能是沖泡時造成的個性,茶湯從沖泡容器移動到另一個容器,就有機會改變呈現的樣貌,但一直停著不動時,就能近接原貌,但要喝進肚子裏就需要移動,您可以試試一杯水慢慢被倒進嘴巴和快速倒入的差異。很久之前,我自己慢慢形成的喝法,杯子靠在嘴脣邊固定,以仰頭方式將茶杯裏的茶湯送入口中,就是把自己當成另一個容器。 這個不規則的杯子,是拉坯成形,再拗收口沿,特別弄出一個小口,方便出水,所以它可以當成小茶海使用,也可以直接沖茶,對嘴直接喝茶也可以。 隨心而作 坐在轆轤前,將會摸出什麼,並沒多想,拉成坏體晾乾之後,又是另一回合的可能,燒結出爐有時還有驚喜禮物附贈黑疤或白點。最有趣味和挑戰的是拉均薄的極薄,雖然也可以在修坏時修薄,但心意是不一樣的。 拉坯是一種修練,摒住呼吸拉提土坯,思緒控制手指,心緒、手指、土坯瞬間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