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普洱製茶人的對話


  •  普洱茶的傳統味道



所謂的『傳統』,在普洱茶界中是一项不可考、不可逆的工作,更多的是後人的猜測或想像;甚至只是商業的操作手法之一。如同很多前輩鑽研『號級茶』,發表很多的發現,但是誰能證其真偽?最終也僅能以『自由心證』作為結論吧!





  •  關於普洱茶製作工序




普洱茶的製作工序散見於許多文獻之中,基本上都不夠完整;因時代、時空的因素限制,當年茶山的活動與採收、製作粗毛茶的過程紀錄幾乎「付之闕如」。所謂老三廠或老四廠的這種說法都是市場中的慣用語,真正觀察普洱茶實地的發展之後,不難察覺當年的茶廠只是『集散地、加工廠』,真正的運作都在農家或後期的生產隊部或初制所。



  • 普洱茶蒸壓之後的乾燥處理



現今的茶品生產多數是以『烘房』烘乾為主,茶廠未設立烘房無法取得QS認證,這是現代與傳統的爭戰矛盾。自然曬乾的茶品受天時影響很大,而且容易出現回潮的風險,這是大量生產制程中不能承受的風險問題,因此烘乾處理是無法避免的處理方式。




  • 普洱茶苦澀味的討論



品牌茶出現苦澀問題,多數與茶料的拼配(或稱混合)產生的衝突有關,此其一;茶園茶原料本身帶有的苦澀,此其二。另外根據我個人的觀察:「萎凋不得法或是經過矮化的古茶樹,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澀味」,但古茶樹受到傷害後所出現的澀味感表現不同於茶園茶或因為拼配所產生的苦澀。





  •  喬木與灌木




凡是雲南大葉種茶樹,從植物學的分類來說都是喬木,只是樹型有大有小、樹齡有老有少,這包括茶園茶或是所謂台地茶。少數茶廠或茶商會刻意使用灌木的小葉茶來拼配,主要的目的在於『提香』,這樣茶品稍加注意都有綠茶的烘青香氣,香氣的表現短暫,多在第一泡與第二泡,但這樣的茶品在市場上反而非常討喜,也是目前大廠茶的主流產品之一。畢竟,香氣比苦澀容易被消費大眾所接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鹿谷。玉春茶坊

  前幾天收到鹿谷鄉 玉春茶坊 林獻鎮老師寄來青心烏龍、金萱兩小包樣茶,目前還沒試喝,不過我相信一定是很不錯的茶。沒試喝是因為我感冒已久,怕浪費好茶;而且唯一的數位相機也壞了,沒辦法幫樣茶拍照片。   玉春茶坊主人林獻鎮先生是2002年從鹿谷鄉廣興國小退休的教師,世居鹿谷鄉廣興村,家族自清朝末年起即開始栽植原生茶並從事茶葉批發生意。林先生自從軍中退伍後從事教育工作並於課餘之際協助家中之茶園管理及製茶相關研究工作,於1976年開始參加鹿谷鄉農會之茶葉比賽,至今成果輝煌。   我從他們的網站資料裏得知玉春茶坊的招牌茶-蟬涎香,之前林老師也寄過蟬涎香樣茶給我試過,一開始我不太清楚它的茶種,只是一般的泡法試茶,有蜜果香,但是另外的特殊香味並不是我所熟悉的,向林老師確認後才證實我的懷疑,果然是金萱茶種的蟬涎香。   目前林老師也擔任台灣日報竹山鹿谷地區的駐地記者,積極為地方產業做詳實報導及推廣當地的茶藝訊息,希望讓民眾了解竹山鹿谷地區的產業發展情形並推廣茶藝文化活動,以促進產業的發展及升級。 玉春茶坊 049-2752752 林先生 m203036936@yahoo.com.tw

香港嶤陽茶行的鐵觀音和水仙

這是為了不久之後迎接『茶多拉盒子』的準備工作, 莉森找來嶤陽茶行出品的水仙、鐵觀音兩款各三種等級的岩茶, 打算先練練基本功,不知沒有茶友也想一起練? 特別鐵觀音茶王 140g 本山正綠觀音 140g 極品正鐵觀音 140g 天心岩特別老欉水仙 125g 天井岩真欉水仙 125g 幔陀西正欉水仙(無罐) 125g

雷窯。郭瑞聰

許久不曾在鶯歌老街上閒逛,假日的人潮總是讓人敬而遠之。